問計求策是真心為民的體現
據消息,“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此外,通過召開座談會,收到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300多條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十四五”規劃《綱要》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8月6日《人民日報》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規劃編制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齊心協力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
我們欣慰地看到,“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啟動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編制規劃《綱要草案》,多渠道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
“十四五”規劃《剛要》將會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就更應在與公眾互動和溝通方面問計求策做好文章,充分吸納群眾智慧,這不僅不會降低決策人的尊嚴,更不會增加決策阻力,相反,因為博采眾長,反而會讓瑕疵和意想不到的漏洞得到修正。而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如果停留在自閉狀態或者狹隘狀態,視野不夠開闊,常常會造成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失誤。遺憾的是,以往不少地方在確定辦哪些實事時,忽略了聽取群眾意見,辦什么實事往往由個別領導拍板,不僅“一不小心”容易造成決策失誤,而且還會出現政府所辦實事與群眾期盼不對板的情況。
“德莫高于愛民,行莫高于利民。”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時時處處替人民著想,為人民考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問計求策是服務于民、造福于民的重大舉措,是衡量政府官員是否真心實意為民造福的一把標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將對征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逐條梳理、認真研究、積極吸納,努力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中,交出一部符合人民意愿、富有時代特征的高質量規劃。可以說,問計求策是真心為民的體現。對此,有人有感而發評論道,“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場”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十四五”規劃《剛要》面向社會問計求策就是站在了人民的立場,讓人民群眾參與到國家未來發展的規劃當中,讓人民群眾的意志在《剛要》中得到體現,再一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童其君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