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設置失物招領箱傳播文明 城關區廁管員40天內撿拾的37件物品物歸原主
為弘揚傳統美德,傳遞社會正能量,匯聚公廁管理員拾金不昧的點滴善舉,方便如廁人員認領如廁時遺落的物品,城關區環衛局在公廁設置失物招領箱。據不完全統計,自11月初以來的40天內,有37件如廁人員遺失物品,通過失物招領箱順利領取。
12月6日,定西路三支路廁管員張明旭在保潔時,發現在廁間掛鉤上遺留著一個背包,因為找不到失主,張明旭便把背包交到失物招領箱,大約過了半小時,一小伙趕到公廁尋找遺落的背包。在核實失主信息身份后,張明旭將背包歸還給他。面對失而復得的背包失主感慨:“感謝撿到我背包的廁管員,這里面有很多重要的東西,我還以為再找不回來了,多虧公廁有失物招領箱,真是暖心又周到啊!”小伙子不僅為廁管員豎起了大拇指,也為公廁失物招領舉措贊不絕口。
12月7日,雷壇河廁管員李芳在跟蹤保潔時,發現一部手機并趕忙去尋找失主,因一時間找不到失主,她便將手機暫時放到失物招領箱,等待失主前來認領。不久后,一位女士返回公廁,在公廁失物招領箱找到了自己的手機。“廁所是公共場所,經常有粗心的如廁人員遺失物品,小到一張卡、一本書,大到手機、行李和現金,為方便失主認領,我們就在廁所里設置了失物招領箱,將平時撿到的東西分類存放在里面,幫助如廁人員暫時保管遺失的物品。”廁管員李芳說。
公廁失物招領箱的設置,為廁管員搭建了弘揚美德的平臺,像張明旭和李芳這樣的好人好事,在一線廁管員中屢見不鮮。拾金不昧的職業素養,在廁管員中形成自覺行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傳遞著滿滿正能量。一次失物招領,就是發現文明、匯聚文明的過程,小小失物招領箱,匯聚的是公廁管理員拾金不昧的點滴善舉,體現的是公廁管護的“四心三服務”標準。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晟途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